企业动态
-
近日,有媒体报道称,美国就半导体议题向韩国施压:如果中国禁止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销售芯片,美国则要求韩国敦促其芯片制造商不要填补中国的任何市场空白。 大家知道,之前我国对美光启动了安全审查,大家猜测最严重的情况是,中国可能会禁售美光的存储芯片。 而美光2022年在中国还销售了33亿美元左右的芯片,所以一旦美光被禁售,这33亿美元的市场就空出来了,所以美国希望一旦真的事情发生了,那么三星、SK海力士等厂商别抢这部分空出来的市场。当然,这件事情真假不知。不过当网上传出这则消息时,网友们的反应乐了,都表示称,三星、SK海力士赶紧放开美光空出来的市场,让国产厂商长江存储+长鑫存储来抢。 那么美光空出来的市场,国产厂商能不能抢到?当然是能够抢的。 在NAND闪存方面,长江存储能够顶上,在技术上,长江存储已经量产了232层3D NAND存储,完全不输给美光。目前在SSD市场,长江存储的产品,也不输给美光的产品,所以顶上完全没问题,一旦美光市场空出来了,三星、SK海力士不抢,当然长江存储就笑纳了。按照机构的预测,目前...
-
说实话,世界上估计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,需要在芯片全产业链上,实现全自主化。其它国家都是整合全球的供应链,制造自己的芯片就行。 而中国因为被美国打压,不得不发展芯片全产业链,避免被卡脖子,全球估计也仅此一家。 不过我们也清楚,发展全产业链,确实困难重重,毕竟从砂子变成芯片的过程,需要几十上百种材料,几百种设备,几千道工序,全部要自己掌握,真的太难了。 但好消息是,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目前除了光刻机之外,其它的半导体设备,我们基本上都达到了28nm工艺,有些更是达到了3nm。 这意味着,除了光刻机外,中国大陆在28nm的芯片设备上初步建立了自给能力,基本可以实现国产化了。 我们知道,从砂子变成芯片,非常复杂,其中前道工序是重点,这里的环节主要由芯片代工厂完成,中国大陆的芯片代工龙头是中芯国际。 在代工厂里,这个过程一般分为8个小流程,分别是扩散、薄膜沉积、光刻、刻蚀、离子注入、CMP抛光、金属化、测试,这里的设备都非常关键。目前这些关键设备中,除了光刻机外,基本上都实现了28nm的量产,还有部分设备达到了3nm,...
-
巨大的下游市场配合积极的国家产业政策与活跃的社会资本,正在全方位、多角度地支持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,共同推动我国静电吸盘(ESC)等半导体配套设备国产化稳步进行,为中国静电吸盘(ESC)厂商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机遇。 静电吸盘相较于机械卡盘,减少了机械运动部件,颗粒污染降低,增大了晶片的有效面积;与真空吸盘比较,静电吸盘可用于低压强(真空)环境,适用于需要利用卡盘控制晶片温度的场合。鉴于以上优点,静电吸盘现已在半导体、平板显示、光学元件、太阳能光伏等领域中被广泛采用。 静电吸盘(ESC)行业的发展与半导体设备配套需求密切相关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加大半导体领域的投入,我国半导体设备采购额逐年增加,推动了包括静电吸盘(ESC)在内的核心部件的采购量增长。此外,随着中国大陆晶圆产能的建设和扩产,中国成为全球晶圆产能增长的重心,带动国产半导体设备的需求增长,为国产静电吸盘(ESC)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。 中国静电吸盘行业发展时间较短,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,市场竞争力较弱。除了北京华卓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...
-
众所周知,芯片的原材料是砂子,但从砂子变成芯片,中间要经过N道工序,需要N种设备,同时也需要尖顶的技术。 而这些设备中,最重要的就是光刻机、刻蚀机了,按照机构的数据显示,在芯片制造的所有设备中,光刻机的成本占比约为24%,而刻蚀机的占比约为20%,这两种设备合计占比为44%。 之后再是薄膜沉积设备、测试设备和封装设备,分别占比20%、9%、6%。不过薄膜沉积设备不只有一台,而是一类机器,有很多种,与光刻机、刻蚀机还是不一样的。 那么问题就来了,既然这两种设备这么关键,那么国内的光刻机、刻蚀机技术如何,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,有多大的差距? 先说光刻机,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,目前全球最顶尖的光刻机自然是ASML的0.55孔径的EUV光刻机,售价大约为22亿一台,可生产2nm以下甚至埃米级(0.1nm)级的芯片。 之后再是0.33孔径的ASML的EUV光刻机,售价10亿元一台,可生产5nm、4nm、3nm级别的芯片。 不过EUV光刻机只有ASML能够生产,像尼康、佳能也不生产不了,而目前国内厂商上海微电子能够生产的,且对外公开的(不公开的...
-
据知情人士称,软银集团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计划年内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,筹资至少80亿美元。 消息人士透露,该公司IPO的准备工作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在美国启动,同时预计将在4月底秘密提交IPO文件,并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,具体时间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。软银已经挑选了四家投资银行领导Arm上市活动,高盛集团、摩根大通、巴克莱和瑞穗金融集团预计将成为这笔交易的主承销商。 目前,Arm的估值范围尚未最终确定,Arm希望其IPO估值在500亿美元以上,略低于软银集团600亿美元的估值目标。而全球投行对该企业IPO估值在300亿至700亿美元之间,这使得Arm成为美股十年来规模最大的IPO之一,是近几年以来全球半导体行业最值得关注的IPO。 早些时候,Arm曾表示,公司计划只在美国上市,并拒绝了英国政府要求其在本土市场同时上市的呼吁。这对英国资本市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。 据悉,软银于2016年斥资320亿美元收购Arm,又在2020年与英伟达宣布达成一项最终协议,计划将Arm出售给英伟达。根据协议,英伟达将向软银集团支付120亿美元的现金,以及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