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国产晶圆代工巨头IPO获批! 近日,证监会官网消息显示,同意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虹半导体”)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,这也意味着华虹半导体很快也要登陆A股市场了。 若华虹半导体成功上市,将成为继晶合集成、中芯集成之后,科创板年内第三家上市的晶圆代工厂! 据华虹半导体介绍,公司目前共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12英寸晶圆厂,是内地仅次于中芯国际的第二大晶圆厂。截至2022年末,华虹半导体合计产能32.4万片/月(按照约当 8 英寸统计),总产能位居中国大陆市场第二位。 值得一提的是,在全球排名前50名的知名设计公司中,超过三分之一与华虹半导体开展了业务合作,包括IDM和Fabless模式下的知名客户,其中多家与华虹半导体达成研发、生产环节的战略性合作,足以见得华虹半导体的实力所在。此次冲击科创板上市,华虹半导体拟募资180亿元,投向华虹制造(无锡)项目、8英寸厂优化升级项目、特色工艺技术创新研发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,分别拟投入募资125亿元、20亿元、25亿元、10亿元,系年内募资规模最大的IPO。同时,也将...
5月5日,内地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晶合集成”)正式登陆科创板! 回顾晶合集成的发展历程,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在致辞时表示,晶合是一家年轻的公司,从2015年成立,在短短八年时间内,取得营收突破百亿元,出货量突破百万片等成绩,成为一家受客户信赖、受投资人青睐、受员工喜爱的企业。今天敲响科创板上市的锣声,对每一位晶合人而言都值得铭记。 据悉,本次发行后晶合集成总股本为20.06亿股,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,则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20.81亿股。募集资金(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后)114.55亿元,位居科创板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第3位,创下了安徽省有史以来IPO项目首发融资规模历史新高!也是今年以来A股首发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。 官网显示,晶合集成成立于2015年5月,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,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内,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。项目计划总投资超千亿元,规划分三期建设,设计总产能32万片/...
为了遏制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,这家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今天透露,它已开始通知客户其计划提高其众多芯片产品的价格。 根据日经亚洲报道,这家芯片制造商透露,它已通知客户,由于成本上升,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高其大部分微处理器和外围芯片产品的价格。 根据该报告,这家芯片制造商计划在今年秋季提高旗舰产品的价格,例如主导市场的服务器和计算机中央处理器,以及包括 Wi-Fi 和其他芯片在内的各种其他产品的价格。 同时,据英特尔高管称,由于生产和材料成本上升,价格上涨是必要的。增幅尚未最终确定,不同类型的芯片可能有所不同,但其中一位人士表示,增幅可能从较低的个位数增长到在某些情况下超过 10% 和 20%。 英特尔的举动恰逢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通货膨胀加剧。美国 6 月份消费者价格上涨 9.1%,创 40 年新高。然而,尽管不断上涨的商品、材料、运输和劳动力成本都给芯片行业带来了压力,但通货膨胀也给消费者支出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,使得定价决策尤其困难。 同样,今年早些时候对智能手机、个人电脑、电视和游戏机的需求放缓,设备制造商表示未售出...
12月15日深夜,据台媒DigiTimes消息,中芯国际当日召开了临时董事会,除了业界已传开的蒋尚义回归事宜之外,最劲爆的情况则是现任联合CEO梁孟松在会中向董事会递交书面辞呈,据悉,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未当场核准。 然而,CEO请辞本已事大,但梁孟松的请辞信却透露出了中芯国际在关键技术上的惊人进展,远超市场预期。 梁孟松请辞信中表示:「目前,28nm,14nm,12nm,及n+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,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,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。5nm和3nm的最关键、也是最艰钜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,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,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」。 要知道,中芯国际公布的Q3财报中,所统计的工艺对收入的贡献最高也只是14nm/28nm(合计占比为14.6%,这个数据在上季度是9.1%,2019年同期则为4.3%)。但按此次辞呈的内容,中芯国际的12nm和n+1技术也不仅只是研发完成,而是已经投稿了规模量产。Q3财报统计的应该只是截止9月底量产、出货且产生财务收益的项目,那么12nm和n+1技术的「规模量产」应该也只是近两个月的事。...